2021年6月16日 星期三

【活字版印刷】原來是這樣來的!?

雕版印刷發展了數個朝代之後,歷經各種技術上的修正改進後,發展至宋朝,技術已經相當成熟,印刷品質和技術都達到全盛時期,各種印本非常多。比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、棗木,當時對刻印無價值的書,甚至用"災梨禍棗"之成語來諷刺,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、棗等樹木,可見當代的刻書風行一時。


活字印刷術是在十一世紀中期所發明,中國北宋慶曆年間,由畢昇發明,提高了印刷的效率,印少數幾本可能不會增加其印刷效率,但是若印刷的數量較大,活字版印刷是非常有幫助的。但是他的發明其實並未受到當時統治者和社會的重視,直至畢昇死後,活字版印刷仍然沒有得到推廣。他創造的膠泥活字也沒有被保留,不過活字印刷技術,是有流傳下去的。




一直到清代霍金生,費時30年,製作泥活字10萬多個,印成《泥版試印初編》,此後又印了許多書。並以自己的實踐證明畢昇的活字版印術是可行的,打破所有人對泥活字可行性的懷疑。後來木活字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,才得以獲得空前的發展。



印刷是人類歷史上發展多年的技術,發展至今,與現代科技結合,發展出大圖輸出、帆布印刷、各種前人無法想像的印刷品和技術,期待之後印刷術的新發展呢!之後再來繼續探討印刷術的演進吧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