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

【印刷|輸出】,傻傻分不清楚嗎?

 今天回到現代,來介紹一下印刷、輸出,差別在哪邊呢?😎


所謂印刷,以前的印刷,指的是需要出的,類似上篇文章說到的雕版印刷或是活字版印刷,在大量需要印製的狀況下,用木製、石製、橡皮類的物品上作雕刻,會製成所謂的「版」,刻好之後,在將印泥或墨水,再蓋在紙張或是需要印刷的材質上,重複動作,就為所謂的大量印刷。印刷通常可以印製書籍、廣告DM、名片、織品類、鋁罐、鋁片、磁鐵(金屬類),包裝袋、滑鼠墊、塑膠類、玻璃或是電路板,甚至積體電路IC也算是印刷。


不過現在的印刷,也有在說使用機器的隨需列印,其實算是輸出,但是跟一般輸出的差別是,印刷品質,一般的輸出印刷品質會稍微差一些,隨需列印的印刷,通常會使用較為高級的雷射印表機,至於實質上跟一般雷射印表機的品質差距,每一家使用的方式和品牌都不太一樣,因此無法確實比較。


那何謂輸出呢?其實輸出就是指一個電子檔轉為實體的的過程,例如用一般家用印表機、商務機,列印出來的印刷品,就叫輸出,通常輸出的大小大約是A3或A4之間,有的會用但碳粉夾,有的會用墨水夾,近年來也出現連續供墨系統。


台北大圖輸出可以詢問,台中地區也可以留言喔~




2021年6月16日 星期三

【活字版印刷】原來是這樣來的!?

雕版印刷發展了數個朝代之後,歷經各種技術上的修正改進後,發展至宋朝,技術已經相當成熟,印刷品質和技術都達到全盛時期,各種印本非常多。比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、棗木,當時對刻印無價值的書,甚至用"災梨禍棗"之成語來諷刺,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、棗等樹木,可見當代的刻書風行一時。


活字印刷術是在十一世紀中期所發明,中國北宋慶曆年間,由畢昇發明,提高了印刷的效率,印少數幾本可能不會增加其印刷效率,但是若印刷的數量較大,活字版印刷是非常有幫助的。但是他的發明其實並未受到當時統治者和社會的重視,直至畢昇死後,活字版印刷仍然沒有得到推廣。他創造的膠泥活字也沒有被保留,不過活字印刷技術,是有流傳下去的。




一直到清代霍金生,費時30年,製作泥活字10萬多個,印成《泥版試印初編》,此後又印了許多書。並以自己的實踐證明畢昇的活字版印術是可行的,打破所有人對泥活字可行性的懷疑。後來木活字受到清朝政府的支持,才得以獲得空前的發展。



印刷是人類歷史上發展多年的技術,發展至今,與現代科技結合,發展出大圖輸出、帆布印刷、各種前人無法想像的印刷品和技術,期待之後印刷術的新發展呢!之後再來繼續探討印刷術的演進吧~

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

你知道【印刷起源】是從何時嗎?

 📔印刷業的起源


印刷業最早始於雕版印刷,貞觀十年,唐太宗李世民下招以雕版刊印《女則》,為世界雕版印刷之始。

大量印製佛教典藏要到9年後,玄奘法師取經回長安,帶回一卷卷珍貴的佛教典藏,在皇帝的支持下,得以大量印製菩薩像贈與信徒。

可惜這些都是從歷史文獻中得知,並未留下半卷珍藏。那最早採用雕印的實物為何呢?

200年後咸通九年的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首扉畫,該物原藏於甘肅敦煌千佛洞內,直到千餘年後被道士王圓籙發現,後被英國人和法國人以「考察」為名,賤價購入,現為大英博物館館藏。



而雕版印刷最鼎盛時期要屬宋朝,沿襲唐朝的文化,佛經還是主要的印刷品,但因為宋朝的商業活動繁花似錦,所以其實印刷品五花八門,從經史子集到紙幣、廣告商標,都可看到印刷的蹤影。